今年来,定西市安定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致信和中国法学会“九代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奋发勇为、服务实战,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努力开创全区法学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全方位统领,以“法学之本”坚定法治方向。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政治标准贯穿于法学会工作始终。一是着力增强政治引领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带头先学、全体干警会议领学、党校讲师辅导促学、专题党课讲授精学“四学”机制,通过集中辅导、政治轮训、实践教育等活动,确保法学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前行。二是着力增强政治领导力。坚持党对法学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及时向区委主动汇报各项工作,提请顶格推动,确保兑现成效体现区委意图、符合发展实际、回应群体期盼。不断加强分析研判,对各类报告会、论文征集和课题调研强化管理,有效维护法学研究领域意识形态安全。三是着力增强政治组织力。区委政法委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法学会工作的统筹推进,健全完善《安定区法学会常务理事会议事规则》《安定区法学会会员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观摩学习等活动6场(次),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安定篇章实践中做出积极贡献。并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学思见悟融贯通,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
二、全要素强化,以“法学之力”筑牢法治根基。把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作为当前法学会工作中心任务来抓,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法治动能。一是夯实基础阵地。结合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统筹法学法律专家资源,以法律咨询服务为支撑、矛盾多元调解为核心,在区综治中心建立基层服务站,切实解决群众身边涉法涉诉问题。全面推动服务站点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努力实现站点建设和专家咨询服务制度化、规范化,7个乡镇(街道)、21个村(社区)初步达到运行要求,为基层社会治理构筑起了坚实法治基础。二是充实工作力量。精心组织谋划,严格依法依章,高质量完成区法学会换届工作。围绕夯实基础,强化合力,吸纳140名法学法律和法治实践人才,全面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法学会队伍。注重示范引领,严格选任程序,62名法学法律专家进入法律咨询专家库。三是完善运行机制。探索深化“法学会+综治中心”模式,不断调整优化功能布局,创新建成“3+6+8+22”(“3”即建成了群众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3个职能中心,“6”即整合运行的综合调、道交调、婚姻调、医患调、金融调、商会调6个调解机构,“8”即设立的诉调对接室、访调对接室、检调对接室、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对接室、心理疏导室、关爱空间室、指挥调度室、综合办公室8个职能工作室,“22”即统筹指导22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实体化运行模块,建立区乡两级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与综治中心有效衔接、协作联动机制,构建起立体化法治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三、全过程服务,以“法学之为”赋能法治实践。围绕法治建设工作大局,把握职能定位,主动担当作为。一是有效嵌入多元解纷。全面推行“法律咨询专家+订单调解”、法律咨询专家“常驻+轮驻”、“1名法律咨询专家+1名综治中心调解员”“1+1”包联等机制,先后对264件重大矛盾纠纷和57件信访案件分析研判、会商调处,从法律法规角度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实现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实质化解,提升调解公信力。二是深度参与共治共享。将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与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相结合,聚焦重大决策、重大行政行为、重大风险隐患等事项,提出专家意见,先后参与区级重点项目稳定评估13个,重大涉稳风险、扫黑除恶线索研究、涉法涉诉类信访案件评查、优劣质案件评选等146件,帮助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合规备案审查71件,切实让专业的人深度参与专业的事。三是优化提升法治环境。落实涉企案件“一案一评估”制度,妥善办理涉企破产案件和知识产权案件。细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22条,建立政法机关与工商联协同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协作机制,迭代升级“护企警官”“三色预警”警企服务品牌,聘请20名法学法律专家担任特约护企联络员,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四是广泛开展建言献策。聚焦平安建设、主动创稳、基层治理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基层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材料31份,主动参与区乡两级主动创稳重点工作和“月调度”机制运行,有针对性、应用性的提出对策建议94条,为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助力。
四、全领域覆盖,以“法学之能”厚植法治思维。紧扣法律服务需求,分门别类精准普法,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一是开展“窗口式”普法。依托综治中心,通过日常服务、定期答疑、预约解纷和全天守候,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多元调解等“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302次,确保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二是开展“宣讲式”普法。持续推进“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因地制宜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组织23个普法宣讲团开展“百场万人”精准宣讲110场(次),各类法治宣传活动520余场(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380余场(次)。三是开展“上门式”普法。倾力打造“团结夜话”“炕头警务”等法治宣传品牌,全面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大力培养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和“法律明白人”,走访入户、上门服务。重点加强对全区8类重点群体、11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人、15件不托底的涉稳矛盾风险的当事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和重大案事件的发生。四是开展“智能式”普法。充分发挥政法融媒矩阵作用,在定西法治宣传栏目直播开展普法大讲堂,多渠道宣传法治思想。开通“晓慧说法”线上直播,开展法治讲堂11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全民法律意识,打造立体式普法格局。同时,线上审判“云法庭”、矛盾纠纷“线上调解”等一系列新媒体技术运用,有力推动数字建设与法学实践深度融合,助力法学会工作走深走实。










